地埋式箱泵一体化设备作为地下供水系统的核心组件,其外部承压能力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与使用寿命。通过对其结构设计、材料工艺、应用场景及实际案例的综合分析,可明确其具备承受外部压力与挤压的可靠性能。
一、结构设计的抗压强化机制
框架支撑体系
设备主体采用钢结构框架,如工字钢、C型槽钢或混凝土条形梁构成骨架,形成高强度承载体系。例如,某化工仪器网案例显示,其顶部与侧向压力按100kN/㎡设计,通过钢结构骨架将载荷传递至基础,确保整体稳定性。
模块化箱板结构
大模块箱板采用无焊接组装工艺,通过螺栓连接形成整体。模块中部设计凹陷弧度,提升承压能力。如盐城磊晶公司案例中,设备在满水状态下24小时无变形,验证了其结构刚度。
抗浮与地基处理
针对地下水位较高区域,采用无底板抗浮设计,结合筏板基础与三七灰土夯实处理,确保地基承载力≥100kPa。覆土厚度控制在0.5-1.5m,平衡结构强度与维护便利性。
二、材料工艺的耐压保障
高强度材质选择
主体材质:优先选用热镀锌钢板、304不锈钢或BDF复合板材(不锈钢+镀锌层),兼具耐腐蚀性与机械强度。
防腐处理:外表面采用环氧煤沥青或沥青防腐,内部使用食品级不锈钢,确保长期使用不渗漏。如伟佳亿公司案例中,设备内外双层防腐设计,使用寿命达70年以上。
密封与连接技术
模板间采用EPDM三元乙丙橡胶密封,替代传统焊接工艺,消除应力集中风险。如微信公众平台案例所述,设备在运输及安装过程中,镀锌层破损时采用环氧富锌+玻璃鳞片修补,确保密封性。
三、应用场景的承压适应性
地质条件应对
设备可适应多种地质环境,通过地基处理(如换填三七灰土)满足承载力要求。在青岛某消防水池项目中,设备在市政管网压力波动大的区域稳定运行,验证了其地质适应性。
外部荷载抵御
埋地设计使其可承受土壤压力、地下水浮力及地面活动荷载。例如,学校项目中设备埋设于绿化带下,同时满足消防用水需求与人员活动荷载。
特殊场景优化
在交通枢纽等复杂场景中,设备通过定制化设计(如分体式泵组)适应空间限制,同时保持承压性能。
四、实际案例的承压验证
青岛消防水池项目
设备在市政管网压力波动大的区域运行稳定,未出现变形或渗漏,验证了其耐压性能。
上海学校循环水箱
地震时自动切断管网,确保水源清洁,体现结构在动态载荷下的可靠性。
商业综合体应用
设备埋设于绿化带下,满足高用水量需求,同时保持环境美观,证明其在复合载荷下的适应性。
五、结论
地埋式箱泵一体化设备通过结构强化、材料优选及场景适配,可有效承受外部压力与挤压。其设计符合国家标准,抗压强度达100kN/㎡,耐压6.4MPa以下,适应复杂地质与荷载条件。实际案例表明,设备在消防、商业、教育等领域均表现出高可靠性与耐久性,是地下供水系统的优选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