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埋式箱泵一体化设备是集水箱、水泵、管道、控制系统于一体的智能化供水设备,具有节省空间、安装便捷、抗震耐用等特点,广泛应用于消防供水、生活给水等领域。其安装工艺需严格遵循设计规范与施工标准,确保设备运行稳定、安全可靠。以下是详细的安装流程与技术要点:
一、安装前准备工作
1. 现场勘查与基础设计
- 确认安装位置的地质条件,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设备重量要求(通常需≥100kPa)。若为软土地基,需进行换填或加固处理(如混凝土垫层、三七灰土夯实等)。
- 根据设备尺寸(长×宽×高)及检修空间需求(四周预留≥800mm通道),确定基坑尺寸。基坑底面应平整,坡度≤3°,并设置排水坡度,便于雨季排水。
2. 材料与设备检验
- 核对设备型号、参数(如水箱容积、水泵扬程/流量、控制柜功能等)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。
- 检查水箱板材(不锈钢304/316L或热镀锌钢板)表面是否平整、无划痕,焊缝应饱满无渗漏;水泵应无磕碰,铭牌参数清晰,电机绝缘电阻≥2MΩ;管道、阀门等配件需具备合格证及检测报告。
3. 工具与人员配备
- 工具准备:起重机(根据设备重量选择吨位)、电焊机、切割机、扳手、水平仪、万用表、打压泵等。
- 人员要求:安装人员需具备机电安装资质,焊工需持特种作业证,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,明确分工与安全注意事项。
二、基础施工工艺
1. 基坑开挖
- 按设计尺寸放线,采用机械开挖(如挖掘机)配合人工修整,确保坑壁坡度符合安全要求(一般砂土≤1:1.25,黏土≤1:0.75)。
- 基坑底部预留200~300mm厚原土层,人工夯实后铺设100mm厚C15混凝土垫层,待垫层初凝后,浇筑C30钢筋混凝土基础底板(厚度≥300mm,配筋Φ12@150mm双向布置)。
2. 底板防水处理
- 基础底板干燥后,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或铺设高分子防水卷材,沿基坑侧壁上翻≥500mm,形成整体防水屏障,避免地下水渗入设备底部。
- 防水施工完成后,进行闭水试验(蓄水24小时,观察水位下降及底板渗漏情况),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安装。
三、设备吊装与定位
1. 吊装作业
- 采用起重机将预制好的水箱模块或整体设备吊入基坑,吊装时需使用专用吊具,避免箱体变形。若为模块化水箱,需在底板上按编号预排模块位置。
- 设备下落过程中,由专人指挥,确保水平降落,避免碰撞坑壁。
2. 水平度调整
- 设备就位后,使用水平仪在水箱顶部对角线及边缘多点测量,通过垫铁(不锈钢或热镀锌钢板)调整设备水平度,误差≤2mm/m。
- 水箱与基础底板通过膨胀螺栓(间距≤500mm)固定,螺栓需做防腐处理(如涂刷环氧树脂)。
四、水箱与水泵安装
1. 水箱组装(模块化设备)
- 按设计图纸拼接水箱模块,采用M10不锈钢螺栓连接,密封条(EPDM橡胶)应连续完整,螺栓紧固时需对称均匀用力,避免局部变形。
- 水箱内部支撑结构(槽钢或钢管)需与箱体焊接牢固,间距≤1.5m,确保承压强度。焊接完成后,对焊缝进行防腐处理(涂刷防锈漆+银粉漆)。
2. 水泵安装
- 根据设计要求,将水泵(立式多级离心泵或卧式离心泵)吊装至基础支架上,调整水泵水平度(≤0.1mm/m),采用弹簧减震器或橡胶垫减震。
- 水泵进出口与管道连接需采用柔性橡胶软接头,避免应力传导。管道法兰与水泵法兰连接时,螺栓需对称紧固,密封胶垫居中。
五、管道与阀门安装
1. 管道连接
- 管道材质应与设备匹配(如不锈钢管或热镀锌钢管),采用法兰连接或沟槽连接。消防管道需符合GB50974《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》,生活给水管道需符合GB50242《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。
- 管道安装顺序:先安装进水管、出水管,再连接溢流管、泄水管。管道支架间距需符合规范(钢管支架间距≤3m,不锈钢管≤2m),支架与管道间需加橡胶垫防磨。
2. 阀门安装
- 依次安装止回阀、闸阀(或蝶阀)、泄压阀等,阀门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。消防系统需安装报警阀组、水流指示器等,阀门安装高度便于操作(距地面1.2~1.5m)。
- 阀门与管道连接前,需进行强度与严密性试验(强度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1.5倍,严密性试验为1.1倍,保压30分钟无泄漏)。
六、电气与控制系统安装
1. 控制柜安装
- 将控制柜固定于干燥、通风处(距地面≥300mm),柜体接地电阻≤4Ω。柜内线路需排列整齐,标识清晰,接线端子压接牢固,避免虚接。
- 连接水泵电机线路,确保相序正确(试运行时观察水泵转向,反转需调整相序)。电机接线盒需做防水处理,电缆进线处用橡胶密封圈密封。
2. 传感器与仪表安装
- 安装水位传感器(浮球式或静压式)于水箱指定位置,确保水位信号传输准确。压力表安装于水泵出口管道,表盘朝向便于观察。
- 消防系统需接入压力开关、流量开关等信号至控制柜,实现自动启泵与报警功能。
七、系统调试与试运行
1. 管道打压试验
- 关闭所有阀门,向管道内注水排净空气,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(消防管道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1.5倍且≥1.4MPa,生活给水为1.6倍)。保压30分钟,压力降≤0.05MPa,且无渗漏为合格。
2. 水泵试运行
- 手动启动水泵,观察电机电流、电压是否正常,水泵振动值≤4.5mm/s,噪音≤85dB。运行2小时后,检查轴承温度(≤75℃)及密封处渗漏情况(≤10滴/分钟)。
- 测试自动控制系统:模拟水位高低信号,检查水泵启停是否灵敏;触发消防信号,测试水泵是否能自动切换至工频运行并报警。
八、回填与地面恢复
1. 基坑回填
- 设备调试合格后,拆除临时支撑与吊装工具,清理基坑杂物。采用素土或级配砂石回填,分层夯实(每层厚度≤300mm,压实系数≥0.94),回填过程中需对称进行,避免单侧受力导致设备偏移。
2. 地面处理
- 回填至设计标高后,浇筑混凝土面层(厚度≥150mm),并设置明显标识(如“设备区域禁止重压”)。若地面需通车,需按荷载要求加强混凝土配筋。
九、质量控制与验收
1. 过程检验
- 每道工序完成后,需经监理或甲方验收签字。重点检查:基础强度、水箱焊接质量、管道密封性、电气接地可靠性等。
2. 资料归档
- 整理安装记录、材料合格证、打压试验报告、试运行记录等资料,提交竣工图及使用维护说明书,确保符合工程验收规范。
十、安全注意事项
- 吊装作业时,下方禁止站人,起重臂旋转范围内设置警戒区。
- 电气作业需断电操作,使用绝缘工具,避免触电事故。
- 雨季施工需做好基坑排水,防止设备浸泡;冬季施工需采取防冻措施(如管道保温)。
通过以上标准化安装工艺,可确保地埋式箱泵一体化设备安全、稳定运行,满足消防与供水系统的需求。实际施工中需结合设备厂家技术要求与现场条件,灵活调整工艺细节,确保工程质量。